本周公布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中,包括房地產稅法在內的34項立法任務被列入。這說明,“房地產稅”這一備受公眾關注的新稅種已正式被立法機關提上日程。據介紹,房地產稅立法初稿已基本成形,現在應該在全國人大、財政部內部征求意見,進行完善,還沒有到向專家等社會各界征求意見的階段。多位專家向記者表示,房地產稅的立法思路應該現有的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合并成為新的房地產稅,增加房地產保有環節稅負,以房地產的評估值為征稅基礎。(8月6日《南方都市報》)
眾所周知的是,由于房地產稅的立法涉及地方政府收入、房地產所有權人,房地產行業,地方經濟發展等方方面面利益關系的調整,前幾年房地產稅在上海、重慶等地試點時,就曾一度引起社會各方的關注與爭論。因而在房地產稅立法初稿已經形成情況下,相關立法機關如果能夠將其公布與眾,以鼓勵社會各方參與討論,進而將公共討論貫穿于房地產稅立法進程始終,不但有利于公眾對房地產稅的認同,而且對房地產稅日后的實施肯定也將會是一件好事。
其實就社會對房地產稅立法期待角度講,不得不要承認,由于房地產稅立法過程勢必要涉及社會經濟發展、地方收入、房地產所有權人等方方面面利益的調整,社會各界、甚至不同管理部門都可能會對涉及其中的同一個問題就免不了會有不同、甚至于對立的觀點。如果能將已形成房地產稅初稿公之于眾,并將之付與社會各方進行公開討論,那顯而易見的是,有了這樣的公開討論、甚至是爭論,不但將有利于社會各方對彼此立場的了解,并且因為有了各方面觀點闡述,通過公開討論,以逐步形成對相關問題的社會共識。換句話也就是說,雖目前房地產稅立法尚處于全國人大、財政部內部征求意見階段,然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社會各界對房地產稅立法進程的公開參與,那隨著房地產稅立法初稿的不斷走向成熟,社會各界之間的共識就此也將會形成。在此具體就拿房地產稅免征面積的問題來說,到底應該是以個人60平方米為免征標準為好,還是以套為標準來設定免征房地產稅標準,可以說無疑應該是一個充滿爭論的話題。而在此過程中,如果能讓社會各方在初稿公開環境中,通過擺事實,講道理,達成相應的共識理應不會是一個難題。
所以,面對房地產稅立法初稿的形成,筆者認為,如果立法機關能夠將之公開并付與社會各方公開討論,并進而將討論與立法整個過程同行,或許對提升社會對房地產稅立法認同度,乃至對房地產稅日后的實施都將會產生很好的社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