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淄博將投資130億建設126公里有軌電車線網。”21日,魯中網記者從淄博市規劃局獲悉,《淄博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15-2020)》(以下簡稱規劃)正式面向社會公示并公開征集意見。《規劃》從推進人口市民化、優化城鎮布局、完善交通網絡、建設智慧城市等方面對淄博未來5年發展做出長遠規劃,并于20日起面向社會公示公開征求意見。
在長達128頁的《規劃》中,記者將對大部分市民關心的交通、醫療、城鎮改造等方面問題進行初步梳理,如需對公示《規劃》提出意見和建議,請關注淄博市規劃局官方網站提供的聯系方式。聯系電話:0533-3170325。電子郵箱:ghj3170325@163.com。
《規劃》導讀:
從“候鳥式”遷徙到人口市民化
2014年,淄博市城鎮化率為65.71%,高于戶籍人口城鎮化率(48.93%)16.78個百分點,這說明城鎮人口中有高達約三分之一的比重屬于“候鳥式”遷徙的流動人口群體,他們既不可能回到農村從事農業生產,又難以享受城市中的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和社會福利,難以融入城市生活和定居,這就造成了城市“二元”社會結構的加深,也構成了社會不穩定因素,因此在淄博市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要著重人口市民化的引導。
2020年,淄博計劃實現40萬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平均每年6.7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主城區年均轉移落戶1.5萬人,次城區年均轉移落戶2.5萬人,小城鎮和農村新型社區重點吸納就地轉移人口2.7萬人。
形成主城區、次城區、中心鎮、中心村城鎮體系
2020年,淄博將形成四個等級的城鎮體系:主城區1個,即張店城區;次城區7個,即臨淄城區、周村城區、博山城區、淄川城區、桓臺縣城、沂源縣城和高青縣城;中心鎮23個;一般鎮28個。
結合城鎮資源條件、產業基地、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和潛力,將主城區、次城區、中心鎮的職能定位如下:
——主城區:張店城區
作為淄博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教育產業及現代服務業,成為區域性的金融商務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及物流中心。
——次城區:淄川城區、博山城區、周村城區、臨淄城區、桓臺縣城、沂源縣城和高青縣城
淄川城區:重點發展汽車制造、新材料、商貿物流業及紡織服務業,成為淄博市建材工業基地、市級商貿物流中心。
博山城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重點發展以機電、陶琉及新材料為主的制造業,生態旅游業,成為制造業基地、區域性的旅游中心,成為重要的工業組團及旅游組團。
周村城區:突出裝備制造、新材料、商貿物流和文化旅游等優勢主導產業,突出項目帶動,抓好園區載體,重點圍繞裝備制造、化工新材料、商貿物流、高檔耐材等特色園區規劃建設,加強規劃引領、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功能配套。
臨淄城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重點依托齊魯石化發展化工產業集群,成為石化產業基地,依托齊國古城發展旅游業,成為區域性旅游中心。從而成為淄博重要的工業組團及旅游組團。
桓臺縣城:淄博市組群城市的北部城區,以新材料、化工、造紙、機械制造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化生態型園林城市。
沂源縣城:淄博市南部高新技術新興地帶,綜合發展的生態旅游強縣,魯中南倉儲物流節點,面向全國的農副產品供應基地。
高青縣城:市域對接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重要門戶,以發展先進制造業為主的生態宜居城市。
——中心鎮:23個
——一般鎮:28個
“半小時交通圈” 建設淄博現代有軌電車線網
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構建以公共交通為主體的城市機動化出行系統,積極發展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系統,科學有序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分期實施《淄博市現代有軌電車線網規劃》,一期工程(2015-2020年)規劃建成張淄線、張周線、張桓線、博淄線以及張臨線的淄河以西的區段,另外修建張店區內兩條“十字形”局域線,線路總長126公里,投資約130億元。
到2020年,逐步構建中心城區五組團之間、中心鎮與城區之間兩個“半小時交通圈”。以打造魯中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為目標,以公路、鐵路、城際軌道等區域性交通設施為重點,建設與城鎮化空間格局相適應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依據區域經濟發展態勢,淄博市對外交通的發展,積極推進濟青高鐵淄博段及淄博客站建設,計劃2015年內開工建設,2018年建成通車,加強與濟南和青島聯系;按照省統一部署,配合做好小清河復航的有關工作;積極建設南北向的對外聯系通道。
充分發揮高速公路網絡的通達作用,建立與區域機場(濟南遙墻機場、青島流亭機場)、港口(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的快捷聯系,實施區域交通設施共享,提高設施利用效率。同時,積極推動民航機場建設。規劃新建濟青高鐵淄博客站、高青火車站、沂源火車站;新建張店北客運站、周村客運站、臨淄客運站、博山客運站、淄博北客運站、高青客運站、沂源客運站等7個客運樞紐場站。擴建淄博火車站,續建淄博客運中心,改擴建淄川客運站。梳理客運車輛出入秩序,提高客車運行效率,形成市內方便、通達,對外輻射能力較強的客運網絡。
2020年 每萬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達28人
加強三級醫院和專科醫院的建設,完善重大疾病防控、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網絡。完善基層醫療服務機構,形成以大型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為依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基礎的醫療服務網絡。健全基層醫療服務機構、專科醫院與綜合醫院的分工協作、雙向轉診的城市醫療服務體系,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通過轉崗培訓和規范化培訓等多種途徑培養全科醫生。至2020年,每萬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達2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