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德鈞:住建部原總工程師、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任
在特色小鎮的建設當中,我覺得起碼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就是從本地的實際狀況出發,就憑外面有什么經驗、有什么主觀愿望,然后規劃一個好東西,紙上談兵讓大家去做,不結合實際情況,不結合自己的資源狀況、發展水平、人才狀況、市場情況,對周圍的市場都不去具體研究,就自說自話,這樣來建特色小鎮是不會有出路的。
第二個問題,我們要建任何一個小鎮,一定要把它變成一個鎮,變成一個可以吸納在農村的農業人口進到這個城鎮來工作,它必須要有自己的產業做依托。不管是第二產業還是第三產業,甚至是第一產業,都得要有產業做依托。而不是引開發商去建一片房子,然后把房子賣掉了,變成了一堆建筑群,這種小鎮是沒有生命的。特色小鎮一定要有產業做依托,我們希望有生命力的小鎮。
第三個問題就是只有人民群眾才知道他們最需要什么。無論是大城市的城市化也好,中小城市的城市化也好,包括特色小鎮的建設,如果把人民群眾擺在一邊,就是政府在那里自說自話、企業在那里做,這樣也是沒有根基的。
我們最后要落腳到老百姓可以在這里長期的工作、舒適的生活,而不是讓他們像候鳥一樣,今天來了明天走了。最近有的地方因為發生火災,一刀切把有些低端住所都給拆了,有一些住在那里的人,拖著箱子在馬路上不知道往哪去,這樣的處理我是非常不贊成的,這是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考慮問題嗎?
我們現在強調要以人為本,對于處在社會比較底層的這些人的生活我們也要考慮。小區周圍的菜市場沒了,農貿市場沒了,新鮮菜吃不著了,我們現在買東西只能到超市去了。把低端住所里的人都趕走了,誰來做家政?誰來做保姆?現在一些城市的環衛工人、小區管理人員,有幾個是城市本地的老居民?大都是外地人來做的。這些人被趕走,城市所需要的相關服務也沒了,大家的生活也不方便。如果能夠讓這些人成為城市的永久居民,解決好他們的教育、醫療問題,他們慢慢就跟本地市民可以很好的生活在一起。
包括特色小鎮建設在內的新型城鎮化,時刻要與為人民謀福利相結合,城市化要注意以民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