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4-30 14:54:04
來源: 中國經濟導報 作者: 李曉剛
近日,召開的以“城鎮化發展與包容性增長”為主題的2013亞洲轉型國家經濟政策對話會上,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建議,應推進規模城鎮化向人口城鎮化的轉型,以人口城鎮化為主要載體、以政策和體制創新為重點,有效釋放城鎮化的內需潛力,爭取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口城鎮化的新格局。
遲福林表示,以往的城鎮化由于與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直接相關,其規模城鎮化的特點比較突出。這種城鎮化模式在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積累了產能過剩、資源浪費、環境破壞等突出問題。進入發展新階段,這種規模城鎮化的矛盾問題日益凸顯,難以為繼。
遲福林認為,城鎮化是中國的最大潛力,這個潛力的釋放主要在于人口城鎮化,在于人口集聚效應而帶來的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而農民工市民化是推進人口城鎮化的核心。城鎮化要實現包容性增長,“重頭戲”是解決好農民工市民化的問題。
為此,遲福林建議,用2~3年時間,初步實現有條件的農民工市民化;用3~5年時間,通過放開戶籍制度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制度安排,基本解決存量農民工的市民化;用8年時間,即到2020年總體解決農民工市民化,初步形成人口城鎮化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