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5-13 14:29:18
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陳寶明 丁明磊
從人類歷史上來看,科技創新是城鎮化的重要推動力量,科技發展的方向和水平對城鎮化發展模式和形態產生著重要影響。
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就是盡可能地發揮科技創新在城鎮化建設中的作用,盡量用較少的資源、土地、人力投入來實現城鎮化質量的提升。
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孕育之中,在世界經濟低迷條件下,經濟結構調整所帶來的產業變革正在發生。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都需要有強大的需求作為引領和保障。歐盟等發達國家都把需求側重政策作為促進科技創新的重要需求拉動政策,比如政府采購、補貼、標準等。新型城鎮化建設所伴隨的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必將成為實現我國和世界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的重要市場,也將成為引領我國新技術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從而為我國抓住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契機進而落實創新驅動戰略創造重要機遇。
當前,世界各國圍繞新技術應用和新興產業發展的爭奪日益激烈,各國對市場的保護也日益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為我國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能源上,里夫金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提出,分布式能源加上互聯網的解決方案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特征。我國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各地根據自然優勢,結合新能源產業培育和發展的需要,推動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應用,為解決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的大規模生產、輸送、吸納提供有力支撐。這些都將為我國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創造新的市場空間。
從人類歷史上來看,科技創新是城鎮化的重要推動力量,科技發展的方向和水平對城鎮化發展模式和形態產生著重要影響。城鎮化的建設水平也體現著科技創新作用的程度。傳統的城鎮化過程是人口的自然集聚過程,科技創新發揮作用的過程是緩慢的,這一過程不適用于我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特別是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旦投資,將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里發揮基礎作用,進行更新改造的成本甚至遠遠高于新建的成本。以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為保障的城鎮化建設,將是改造我國基礎社會結構的重要過程,奠定著我國未來經濟和社會結構的基礎。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盡可能地超前謀劃和部署,發揮科技創新的基礎性支撐作用,為未來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從短期來看,要實現我國城鎮化建設方式的轉變,就要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也就是盡可能地發揮科技創新在城鎮化建設中的作用,盡量用較少的資源、土地、人力投入來實現城鎮化質量的提升,這就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改變過去依靠大規模投資搞建設的老路子。
城鎮化建設雖然迫切需要得到科技創新的支持,但是,從總體上看,目前我國科技創新對城鎮化建設的支持還遠遠不夠,面臨著許多制度性的障礙。
第一,部門之間缺乏協調,對在城鎮化建設中發揮科技創新作用缺乏規劃。
從部門分工來看,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主要由投資和建設部門來負責,科技部門參與程度不夠,在制定城鎮化建設規劃中,對科技創新的作用不夠重視,也缺少整體規劃和協調。特別是一定時期內,我國的投資往往具有集中、快速的特征,強調外延式的擴張,對發揮科技創新作用本身比較忽視。當前,創新驅動戰略成為我國的國家戰略,要落實創新驅動戰略,就要使科技在經濟和社會建設的主戰場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投資和建設部門與科技部門加強統籌協調,共同對在城鎮化建設中發揮科技創新作用做出整體規劃和安排。
第二,標準建設滯后,強制性規范少,科技發揮作用的渠道不通暢。
標準、政府補貼以及強制性規范往往是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發揮科技創新作用進而將科技創新納入建設中的重要途徑。但是在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中,科技創新發揮作用的渠道并不通暢。一是基礎設施的標準建設滯后,缺乏可操作性。我國雖然以節能為核心,初步建立起綠色建筑發展所依托的制度體系,但是大多數法律不能很好落實。建設部頒發的《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以及一些建筑節能標準,相應的法律效力太低,多數省市都采取敷衍應付的態度。標準制定過程對用戶需求關注不夠,規章及標準缺乏可操作性。二是激勵性政策不足,對推廣應用新技術,綠色產品、綠色建筑、新能源的開發與建設缺乏補貼和信貸優惠措施。綠色建筑Gre-enMark評估體系雖設立年限較短,但由于其可操作性強、標準明確、有效合理,得到了普遍的認可,成為促進綠色建筑發展的重要動力。
我國即將大規模開展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是落實創新驅動戰略的一個重要舉措,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第一,加強部門組織和協調,在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中體現科技創新的作用。
加強投資、建設部門與科技部門之間的統籌協調,建立部門會商機制,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統籌規劃,在規劃中對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進行統籌部署和安排,在城市建設規劃中明確科技發展規劃的要求,使科技成為基礎設施建設決策程序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二,加強標準等政策的制定和應用,引導科技創新。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建設標準,比如建筑的節能標準、新技術推廣標準的設置,設立階段性目標,加強執行力度。加大新技術應用的補貼力度,加強強制性規范性等措施。把節能、技術水平作為基礎設施建設質量驗收的重要指標,向中小城市和農村全面延伸綠色和強制性節能標準,加大對不能達到標準的設計和施工企業的處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