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電子中等專業學校曾是江蘇沭陽縣招商引資來的一所民辦學校,但近年來,隨著縣城建設的發展,學校所在的地塊成了縣城的中心,地價不斷升值,縣政府便以各種借口強行征收拆除。學校建筑面積近9000平方米,政府征收只給800多萬元補償,一平方米才合800多元,而隨后賣給房地產開發商的價格卻高達1億多元。(6月11日《法治周末》)
按照沭陽縣政府給出的說法,之所以要征收東南電子學校的房屋,原因主要有兩條:一是認為該校建設相對較長,樓房各方面的抗風險能力較弱;二是其所在的位置和地塊早在2003年就已納入到城市遠期規劃中,對其房屋實施的征收是依政府原有的規劃在實施。但其實,這兩條根本站不住腳。首先,沭陽縣政府至今沒有拿出任何證據來證明學校樓房抗風險能力較弱、配套設施較差;其次,從時間上看,該校是2003年被引進的,而現在政府又說,該地塊已于2003年被納入城市遠期規劃,這不免令人納罕:既然已有遠期規劃,當初為啥又允許學校在此落戶,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事實上,沭陽縣政府此舉既不是為了公共利益,也不是為了舊城區改建,而純粹出于商業目的,屬于典型的與民爭利。問題是,城市要發展,學校也要生存。規劃一變再變,責任完全在政府,怎么能夠讓學校為城市的混亂規劃埋單呢?退一萬步講,即便政府非要征收,那也應該給予合理的補償,起碼做到一碗水端平。像現在這樣,不僅給予東南電子學校的征收補償遠遠低于同地段其他學校、醫院的標準,甚至還讓房地產評估公司搞違法評估,以便進一步將補償金額從2700多萬元降到800多萬元,換做誰都不會樂意。因為它大大損害了學校的利益,同時也順帶連累到中標單位,更重要的是,如此行徑勢必沖擊政府公信力,進而影響企業的投資信心。
多年來,招商引資一直是各地政府,尤其是欠發達地區政府發展經濟的重要手段。為了能夠吸引企業到投資,地方政府往往會給予投資者許多優惠、許下各種承諾,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時常能聽到有人抱怨:一旦某個項目落地,不僅原先的承諾難以兌現,相反,各種攤牌、各種刁難會接踵而至,香餑餑頓時成了待宰的羔羊,令人不勝煩惱。不幸的是,這樣的倒霉事也讓東南電子學校的董事們給撞上了。想當初,請岳增貴等來辦學校的是沭陽縣的領導,而現在,強征土地的還是當地政府,如此反復無常與街邊流氓何異?這樣的政府,還有什么信譽可言;這樣的城市,還有誰敢來投資興業?
令人詫異的是,對于沭陽縣政府的種種行為,江蘇省的態度居然前倨后恭——先是貌似站在學校一邊,后又莫名其妙得維持了沭陽縣政府作出的《補償決定》,而宿遷中院將案件移交沭陽縣法院的做法更是明顯違法。作為外人,我們無從得知這中間有著怎樣的權力疏通,但顯然,這些決定和做法背離了起碼的公平正義。如果不能及時糾正,其結果只會使省市政府的形象被一同帶黑,這樣值不值當,還請好好掂量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