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賴”讓法治建設“很受傷”
時間:2016-06-24 15:21:05
來源:紅網 作者:王鳴鏑
本月,經周勝喜申請,法院將寬甸縣長甸鎮鎮政府列入了失信被執行人“黑名單”。周勝喜的代理律師表示,根據最高院限制“老賴”消費的相關規定,會進一步向法院申請,限制長甸鎮政府相關負責人的消費等相關事宜。(6月23日新華網)
俗話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碑旀傉峰X不還,甚至被列入“失信黑名單”時,的確讓公眾瞠目結舌。官員代表著公家的形象,欠錢不還、失信于人,這種“最壞的示范”,損害了政府公信力,破壞了黨群、干群關系,更傷了民心,讓法治建設“很受傷”。
據報道所述,周勝喜與鎮政府簽訂了合同,合同里約定周勝喜享有廠房的部分債權,但錢卻被別人拿走了,經遼寧省高院終審判決,長甸鎮政府賠償周勝喜247萬余元,并從1997年11月30日起承擔相關利息及逾期付款的責任。案件事實清楚,責任清晰,判決明確,作為涉事鎮政府理應嚴格依法辦事,給付賠償,如此方可妥善解決。
然而,鎮政府緣何至今未執行,甚至被列入“誠信黑名單”?原因其實很簡單,涉事政府沒錢,無法支付。政府沒錢?這的確很難讓公眾相信,從2003年至2016年,10多年的時間,基礎建設、民生工程哪樣不需要用錢。歸根結底,還是扭曲的政績觀在作祟。
受片面追求GDP、數字政績觀的影響,個別官員大肆上演“新官不理舊帳”的“情景劇”,對政府所欠債務能拖就拖,疑難問題能繞就繞,盲目追求個人政績,追求短期回報,在“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上花心思,下血本,挖樹栽花,以求贏得好政績,好名聲,費盡一切心思,為自己升遷攢夠籌碼。如此循環政績觀造就了負債累累的地方債務,成為了基層發展之痛。
然而,“官賴”卻不只是個“黑色幽默”,值得每一個領導干部高度重視、對照檢查,反思反省,引以為戒,更拉響了加強干部監管的警鐘。欠錢不還,一拖再拖的背后,有懶政之嫌,更拷問擔當之責,給法治建設添堵。
要想根治“官賴”這個錯位的“怪胎”,既需頂層設計,又需剛性約束。首先,加強黨員干部教育,補足精神之鈣,端正“官念”是前提;其次,樹立鮮明的用人風向標,將群眾滿意作為衡量政績的主要指標,才能讓干部永葆初心,服務為民;最后,加大干部監管,加大干部離職審計的深度與力度,嚴格執行干部終身負責制,高揚處罰的利劍,讓黨員干部對作出的決定負責,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才能讓黨員干部在法治建設的道路上甩開膀子,做出樣子,挺起法治建設最堅強的脊梁。